师生微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4-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师

    面对新工科建设,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中教师应该关切什么问题?

    乐永康 复旦大学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

    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中,教师需要注意:不能过度强调综合、创新而忽略基础训练,人才的发展潜力来源于扎实的基础训练、宽阔的视野和广泛的兴趣;局限在书本和教室里的学生潜力有限,要让学生经常接触到社会和生产实践,让学生有“见”有“识”;工科人才不能“浮”,懂很多大道理,却没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比理论更有价值的是“Know-how”。

    陈力奋 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副教授

    作为教师,应密切关注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让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与时俱进中保持生命力;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仅要重基础重应用,更要强调交叉融合,培养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T字型甚至π字型人才,注重工程思维的训练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综合性高校更应注重在人文素养和交融碰撞中催生出新领域,用足够的敏锐度引领未来技术,强化复合型工科人才国家战略以及全人类的使命感。

    马新宾 长江学者,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教授

    化学工业作为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面临着新能源、新材料、环境、安全等诸多挑战,化工领域也产生了新的交叉学科和新的技术。在传统工科专业的学生培养中必须注入新的内涵,为传统专业注入新的活力。改革课程结构,关注学科交叉知识体系;改革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与行业和新技术紧密结合;改革教育理念,注意全过程培养;改变传统化工的公众“面貌”,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培养适应于新经济和新工业革命的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化工创新人才。

    曾周末 天津大学精仪学院院长

    “新工科”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回归专业建设本质,明确培养目标,强化培养过程,重视效果评价,坚持持续改进。而以往我们更多地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注重教育过程中的教,离专业建设的本质渐行渐远。二是关注产业当前和未来的人才需求,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是社会认可,专业必须正视挑战,改革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载体、调整自己的工作,构建以学生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为牵引的育人环境。

    学生

    作为学生,如何进行“新工科”素养的训练和学习?

    徐辉 复旦大学2014级大数据学院

    随着多学科交叉越来越普遍,“新工科”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作为多学科交叉应用的学科,课堂内所学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多学科交叉应用的背景要求我们学生自己去涉猎更多的各门学科知识。比如在计算机学科上,我会较为广泛地去阅读相关的论文,并自己动手实践相关内容。而对于统计、数学等偏于应用的学科,我会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做题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进一步,将理论与应用相互结合也是我们需要在不断尝试中逐渐实现的。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算真正把握了新工科的精髓。

    廖文杰 天津大学201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生,美国化工学会天津大学学生分会会长

    化工学院鼓励并特别支持本科生参与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这是一个很好的学生培养机制,是“新工科”建设中强调的学以致用和跨学科交叉的具体体现。我在本科期间组织了国内首支队伍赴美参加2016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Chem-E-Car竞赛,我们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被动的学习,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主动学习、应用理论知识,甚至自己建立一套理论进行分析,培养了我们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在面对新技术发展带来新挑战时多了一份自信。同时,竞赛现场与全球化工强校师生的交流拓宽了视野,激烈的竞赛促使我们更主动更深入地学习。